五月讀清單:他人的生活

CHEERYOUGO
bycheeryougo
Published in
Jun 14, 2023

--

睡不著的一個晚上開始聽小時候的歌,80%完美的日子。我的日子從來就不達80%完美,就像以前喜歡聽一百種生活,最後還是只能過差不多同一種生活。要有一窺其他生活的可能,就只有透過閱讀和電影和其他的創作。

大概花了三集時間記各角色名字的單身即地獄

實境秀大概就是一種偷窺秀,只不過你情我願,而且似假還真,剪輯和劇本創造一種印象,多少與實際有些差距,雖然所謂實際到底是什麼,現在的年代也說不清了。我不太常看實境秀,但是跟朋友一起看了《單身即地獄》倒是越看越有趣。沒有勾心鬥角、沒有火辣尺度、沒有始亂終棄,裡面尋找一起前往天堂島的男男女女意外的可愛可親(假掰女至少貌似可愛)。和朋友一起預測誰會選誰、誰穿衣服好醜、誰怎麼每次都雀屏中選,也是一種廣義的人類心理研究。

突然想到我上一個著迷的實境秀是英國電視節目This is MY House,看四個人如何說服主持人這棟房子是他的房子。實境秀好像大多都如此百無聊賴到幾乎饒富趣味的程度。

除了感情生活,我看了一本友情生活的回憶錄,是Elizabeth Day的Friendaholic,誠如其名,作者是個友誼癮君子,她的朋友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在疫情封城的期間,與朋友不得不的距離和分離更讓她意識到朋友/友情是她不可或缺,在歌頌友情的同時,她也強調友情不必然是永久,有些朋友只能在人生某段時間陪你某段日子,也許你們成長、也許你們分道揚鑣,該分手的時刻就不要勉強彼此。

我有一個理論,密切維持超過兩年的友情關係就會是一輩子的友情,後來我也與這個理論分手了。

這本書讓我五味雜陳之處在於Elizabeth Day過度剖析自己,不是說在這本書裡她口無遮攔,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述說,比如在上一本書、比如在她的podcast,她不斷重複提到某些議題、某些生活事件。我不認為重複敘述會減損那些事物的重要性,但我的確認為過度曝光減損了我願意吸收那些事物的意願。我相信Day一定保留了更多對她而言重要的生活里程,然而一體兩面,保留越多能說的越少,所說的越少重複的越多,因此她顯得三番兩次重複自己。同時我也忍不住想,我並沒有在乎你的生活到想要不斷聆聽同樣的事(雖然我還是買了她的回憶錄)。

也許問題應該是:作者該把多少自己攤在書頁當中?

連續兩本書給我這種印象,另一本是鄧九雲的首部長篇小說《女二》,前幾章引人入勝,但是隨著故事推進,我看到越來越多她自己、或者她屬於的那個標籤群體。標籤群體是扁平的她,我們總習慣透過一個人看什麼電影、聽什麼音樂、讀什麼學校科系等等來粗淺認識這個人,然而那些刻板印象並沒有絕對的代表性,因為人是立體多面且不可簡化預測的。癥結點在於這本小說的角色不是立體的,讀者理所當然並情有可原的把角色與作者劃上等號,於是小說變得像日記,故事變得像臉書貼文。

這不表示這本書沒有一讀的價值,我想書的情懷依然真摯,只是讀畢,僅有一個想法在我腦中打轉:作者該把多少自己攤在書頁當中?

或是換個角度問題就變成:讀者該有多少對作者的認識?那麼責任就回到讀者身上了……。

如果我從來就沒看過鄧九雲的臉書貼文呢?如果我從來沒聽過Elizabeth Day的podcast呢?但是責任不應該在讀者身上。

當然我也追了人選之人,原本也寫了一大段,特別關於那些沒有被算了的事情,後來想想,至少至目前,話語權還是留給那些真正有話想要說的女女男。我們要保持聆聽,我們要追究到底,我們不會就這樣算了。

--

--

CHEERYOUGO
bycheeryougo

Writing dow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/手寫意識之流